2025年10月21日星期二

Morgan Stanley 《中國金融-2025 年第四季度及 2026 年第一季度是回歸銀行股的時機》

 

一、核心摘要

  • 回歸時機成熟:經歷 2025 年第三季度季節性調整後,銀行股於 4Q25 至 1Q26 具備良好投資機會。
  • 三大催化劑
    1. 年底至年初的中期股息派發吸引保險資金流入;
    2. 淨息差(NIM)壓力趨緩、手續費收入反彈;
    3. 金融體系週期見底跡象明確(M1 反彈、工業企業利潤改善、無需大規模刺激)。
  • 政策支持:國家發改委推出 5,000 億人民幣結構性金融工具,有助支撐信貸需求、降低進一步降息風險。

二、各業務板塊表現

  • 國有大行(SOE Banks)
    • 預期 3Q25 維持正向盈利增長;
    • NIM 壓力溫和(僅低個位數基點收窄);
    • 手續費收入受資本市場活躍帶動反彈。
  • 股份制與城商行
    • 寧波銀行、興業銀行因財富管理與中小企業業務具彈性,獲青睞;
    • 中信銀行(CITIC-H)因 ROE 提升與派息比率(40%)具吸引力。
  • 交易收入波動:受國債收益率回升影響,固定收益投資收益面臨挑戰。

三、財務數據概覽(截至 2025 年 10 月 20 日)

建設銀行(H)
0939.HK
Overweight
HK$7.75
工商銀行(H)
1398.HK
Overweight
HK$5.91
中信銀行(H)
0998.HK
Overweight
HK$7.17
寧波銀行(A)
002142.SZ
Overweight
RMB 27.41
興業銀行(A)
601166.SS
Overweight
RMB 20.26
招商銀行(A/H)
600036.SS / 3968.HK
Overweight
RMB 41.42 / HK$49.30

註:Morgan Stanley 使用「Overweight / Equal-weight / Underweight」評級體系,Overweight 相當於「買入」建議。


四、業務進展

  • M1 與企業活期存款加速增長:反映企業流動性改善、風險偏好回升。
  • 工業利潤結構性好轉:74.5% 的製造業板塊放緩資本開支,39.4% 板塊利潤趨升,顯示「反內卷」政策初見成效。
  • 高風險資產持續壓降:預計高風險金融資產將從 2024 年的 50 兆降至 2026 年約 15 兆(佔比約 3%)。

五、未來展望與指引

  • LPR 穩定為關鍵:2025 年迄今僅降息 10bps(1 年期與 5 年期 LPR),若後續維持不變,將強化銀行資產收益率穩定性。
  • 信貸需求理性增長:政策聚焦結構性工具而非全面刺激,有利銀行 NIM 與資產質量長期穩定。
  • 家庭金融資產持續流入:2025 年 Q2 家庭金融資產同比增長 12

六、盈利預測

  • 3Q25 盈利亮點
    • NIM 環比跌幅收窄;
    • 手續費收入受益於股市回暖;
    • 信用成本分化:部分銀行因撥備策略差異,盈利表現優於同業。
  • SOE 銀行預期連續季度正增長,股份制銀行中寧波、興業、中信具超預期潛力。

七、股息政策

  • H 股 2025E 股息率普遍達 5–6.7%
    • 工行(ICBC-H):5.9%
    • 建行(CCB-H):5.7%
    • 中信銀行(CITIC-H):5.5%
  • 派息比率穩定
    • 工行、建行:30–32%
    • 中信銀行:40%
    • 興業銀行:42%
  • 保險資金持續青睞高股息銀行股,形成穩定買盤。

八、投資邏輯總結與展望

  • 短期催化:年底股息派發 + LPR 穩定 + 3Q25 盈利驗證。
  • 中期邏輯:金融體系進入「風險消化後的良性發展階段」,高風險資產下降、信貸需求理性化、家庭資產配置轉向金融產品。
  • 長期趨勢:告別「刺激—泡沫—收縮」循環,進入穩健增長新時代,有利銀行估值系統性提升。

九、估值方法與上漲空間

  • 估值模型:採用三階段股息折現模型(DDM),概率加權(60% 基準 / 20% 牛市 / 20% 熊市)。
  • 目標價與上漲空間(以 10 月 20 日股價為基準)
建行(H)
HK$7.75
HK$9.5
約 22.6%
工行(H)
HK$5.91
HK$7.8
約 32.0%
中信銀行(H)
HK$7.17
HK$9.2
約 28.3%
寧波銀行(A)
RMB 27.41
RMB 41.1
約 50.0%
興業銀行(A)
RMB 20.26
RMB 30.5
約 50.5%

註:上漲空間包含股價潛在升幅與 2025E 股息收益,基於 12–18 個月投資 horizon。


十、投資機會

  1. 高股息防禦型:建行(H)、工行(H)——穩健派息、估值低位。
  2. 盈利彈性型:中信銀行(H)、寧波銀行(A)、興業銀行(A)——ROE 改善、手續費與財富管理業務驅動。
  3. 板塊輪動受益者:若市場風險偏好回升,招行(A/H)或迎估值修復。

十一、問答環節(Q&A 要點)

  • Q:為何不擔心進一步降息?
    A:政策已轉向「防止貸款利率過低」,LPR 自 5 月以來持平,且 PBOC 設定貸款收益率底線。

  • Q:M1 反彈但社融放緩,是否矛盾?
    A:不矛盾。社融放緩反映信貸總量理性化,M1 反彈顯示企業現金流改善,是「高質量週期底部」特徵。

  • Q:高風險資產如何定義?
    A:包括地方政府融資平台(LGFV)、影子銀行、房地產相關貸款、製造業過剩產能貸款等,預計將持續壓降。


風險提示(Morgan Stanley 列示)

  1. 宏觀經濟進一步放緩,拖累資產質量;
  2. 政策干預超預期(如強制讓利);
  3. 中小企業與零售貸款違約風險上升;
  4. 市場競爭加劇導致定價壓力。

沒有留言:

中廣核礦業:供需矛盾突出,鈾礦基本面如何展望

  核心摘要 鈾礦行業基本面未變,近期股價調整主因市場情緒與短期波動,而非供需惡化。 全球鈾礦供應剛性強:現有產能上限約6.8萬噸,2025年需求已達7–7.5萬噸,缺口持續擴大。 中長期(至2030年)鈾需求預計達8.5萬噸,遠超供應能力,供需矛盾長期化。 中廣核礦業在哈薩克斯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