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、核心摘要
- 美股週五大幅上漲,標普500指數全週累計漲幅約 2%(截至10月24日週五下午2:45)。
- 本週市場情緒由初期對中美及俄羅斯貿易與制裁新聞的擔憂(一度導致標普500在10月下跌),轉為樂觀,主要受以下因素驅動:
- 企業盈利表現強勁(尤其部分前期落後股反彈);
- 9月核心CPI低於預期(年增3.02%,8月為3.11%),顯示通脹壓力緩和;
- 關稅尚未引發明顯通脹跡象。
二、各業務板塊表現(按產業分類)
1. 醫療與工業
- ISRG(直覺外科)、HAL(哈里伯頓)、LVS(拉斯維加斯金沙):單週股價上漲約 20%或更多,因財報表現優於市場謹慎預期。
2. 汽車產業
- 通用汽車(GM)與福特(F):財報穩健,股價單週上漲 15%以上。
- 特斯拉(TSLA):財報顯示品牌動能放緩,股價週內 下跌。
3. 航空業
- 美國航空(AAL):股價上漲 逾15%。
- 阿拉斯加航空(ALK):股價下跌 近8%,反映夏季供給增加與旅客需求不確定性。
4. 消費與通訊
- Netflix(NFLX)、可口可樂(KO)、T-Mobile(TMUS)、AT&T:表現分歧,顯示消費平台面臨激烈競爭。
- 信用卡與消費信貸:
- Capital One(COF)與美國運通(AXP) 財報顯示消費信貸狀況 仍穩健,未見明顯裂痕。
三、財務數據概覽
- 宏觀數據:
- 9月核心CPI年增3.02%,低於8月的3.11%,顯示通脹持續放緩。
- 企業層面:
- 多數企業盈利表現「強勁」(strong),尤其部分前期表現落後的股票出現大幅反彈。
- 消費信貸指標(COF、AXP)未顯示違約或信貸惡化跡象。
文中 未提供具體公司詳細財務報表數字(如營收、淨利、EBITDA等),僅以定性描述為主。
四、業務進展
- AI生態系統快速整合:
- NVIDIA 與 OpenAI 宣布合作部署 10GW AI 數據中心,NVIDIA 承諾投資 最高1000億美元。
- OpenAI 與 Oracle 簽署 5年3000億美元 運算採購協議。
- OpenAI 與 AMD 合作部署 6GW AMD GPU。
- Broadcom 與 OpenAI 合作部署 10GW 定製AI晶片與運算系統。
- 地緣政治進展:
- 高盛專家討論中國對稀土金屬出口限制對全球供應鏈影響。
- 分析美國對俄羅斯石油公司新制裁的潛在影響及油價路徑。
五、未來展望與指引
- 下週關鍵事件:
- 「Mag-7」科技巨頭財報:AMZN、MSFT、GOOGL、AAPL、META。
- 其他重要企業財報:CAT(卡特彼勒)、CMCSA(康卡斯特)、DHI(住宅營建)、ODFL(貨運)、SBUX(星巴克)、UNH(聯合健康)、V(Visa)、XOM(埃克森美孚) 等,將提供美國經濟更細緻視角。
- AI發展展望:
- 高盛經濟學家認為AI有望 提升生產力並帶來高報酬。
- 外部專家對AI實際效益看法分歧。
- 策略師 Peter Oppenheimer 認為 AI尚未形成泡沫("not in a bubble... yet")。
六、盈利預測
- 文件 未提供具體公司EPS或盈利數字預測,僅指出:
- 本週整體企業盈利「remain strong」;
- 下週科技巨頭財報將是市場焦點。
七、股息政策
- 文中未提及任何公司股息政策。
八、投資邏輯總結與展望
- 短期驅動力:企業盈利韌性 + 通脹降溫 → 支撐股市上漲。
- 中期關注點:
- AI投資生態的「循環性」(circularity):晶片、雲端、模型、應用相互強化;
- 地緣風險(中俄制裁、稀土供應)對供應鏈與商品價格影響;
- 消費者支出與信貸健康度。
- 策略立場:
- 市場對貿易摩擦反應已淡化;
- AI雖熱,但尚未達泡沫階段。
九、估值
- 文中未提供個股或指數具體估值倍數(如P/E、EV/EBITDA等)。
- 僅在附錄「GS Factor Profile」中說明其估值評分方法(Multiple percentile),但 未應用於本週市場分析。
十、投資機會
- 潛在機會領域:
- AI基礎設施與服務:晶片(NVIDIA、AMD、Broadcom)、雲端(Oracle)、模型(OpenAI);
- 盈利超預期的落後反彈股:如ISRG、HAL、LVS;
- 傳統汽車製造商:GM、F 因穩健財報獲市場青睞;
- 消費信貸:COF、AXP 顯示消費者財務狀況穩健。
十一、較當前市值有多少上漲空間
- 文中未提供任何目標價或上漲空間計算。
- 高盛雖有「Price Target」機制,但本週報 未列出個股目標價或潛在報酬率。
十二、問答環節
- 文件包含高盛內部專家座談摘要,可視為「問答」形式:
- 與 Andrew Tilton 等討論 稀土供應限制 對全球供應鏈影響;
- 與 Daan Struyven、Geoffrey Okamoto 等討論 俄羅斯石油制裁 後續發展;
- 與 Peter Oppenheimer 討論 「AI是否泡沫」(結論:尚未);
- Allison Nathan 整合外部專家與內部研究,探討 AI對經濟與市場影響。
十三、文中的計算例子
文件中 僅有一項明確數值計算:
核心CPI變化:
- 2025年9月核心CPI年增率:3.02%
- 2025年8月核心CPI年增率:3.11%
- 結論:通脹 放緩(decelerating),且 低於預期。
此外,所有其他數字(如股價漲幅20%、15%等)均為市場表現描述,非分析師計算模型或估值推導。
總結
本文件為高盛週度市場快報,聚焦 宏觀數據、企業財報趨勢、地緣風險與AI主題,提供定性洞察多於定量分析。若需個股估值、目標價、股息政策或詳細財務預測,建議查閱高盛針對特定公司的深度研究報告。
如需進一步針對某家公司或主題深入分析,歡迎補充說明。
沒有留言:
發佈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