資產配置框架:
- 保險公司採用SAA(戰略資產配置)與TAA(戰術資產配置)相結合的思路,SAA關注3-5年長期規劃,TAA關注季度間調整
- 保險資金配置分為三類:利率敏感性低且不影響公允價值的資產(銀行存款、非標)、利率敏感性高且公允價值計量的資產(利率債)、以及波動性較高用於獲取超額收益的資產(股票、不動產)
當前配置現狀:
- 截至2025年第二季度末,保險資金運用餘額達36.23萬億元
- 債券投資佔比55.1%,較上年末持續上升;權益類資產(股票+基金+長期股權投資)合計佔比21.4%,較上年末提升
- 股票佔比8.8%,較上年末提升1.3個百分點
險資入市約束:
- 償付能力約束:監管將權益類資產配置上限從25%提升至30%,行業仍有提升空間
- 會計計量約束:TPL(影響利潤表)與OCI(不影響利潤表)兩種計量方式影響險資配置偏好
- 賬戶匹配約束:傳統險賬戶權益配置比例低於分紅險賬戶
舉牌動機分析:
- 過去三年(2024-2025年)險資舉牌次數近50次,今年(截至9月)已達16次
- 舉牌集中在銀行、公共事業、交運等高股息、穩定性強的板塊
- 主要動機包括:獲取高股息收益、提高償付能力、戰略協同等
未來增長
資金規模持續擴大:
- 預計2025年全年保費收入約6萬億元,對應保費增量將轉化為1.57萬億元資金運用餘額增量
- 保險資金運用餘額將保持穩定增長,為資本市場提供持續增量資金
權益配置比例提升:
- 隨分紅險轉型推進,負債端風險偏好提升,帶動資產端權益配置比例上升
- 償付能力監管比例放鬆,權益配置上限從25%提升至30%
- 2026年全面實施新會計準則,FVOCI計量方式需求擴容,預計紅利市場將進一步加碼
舉牌動能持續:
- 保險公司偏好高ROE、高股息率的資產,銀行、公共事業板塊仍將是重點
- 2026年新會計準則全面實施後,FVOCI計量方式下高股息資產配置需求將增加
- 大型保險公司戰略轉向,從單純財務投資向戰略協同方向拓展
增量資金持續入市:
- 下半年預計新增3000多億元資金入市
- 全年增量資金(含市值波動)預計達1.2萬億元
- 未來三年中性假設下,年均增量資金可達8000-9000億元
盈利預測
增量資金規模:
- 下半年增量資金預計3000多億元,全年預計5520億元(含市值波動)
- 全年股票及基金配置增量預計1.2萬億元(含實際增量和市值波動)
- 未來三年中性假設下,年均增量資金可達8000-9000億元
險資配置趨勢:
- 高股息率資產配置比例持續提升,預計2025年權益配置比例將達22%-23%
- 銀行、公共事業板塊配置比例上升,預計2025年公共事業板塊配置比例提升1-2個百分點
- 長期股權投資穩步增加,預計2025年長期股權投資比例提升0.5-1個百分點
投資收益預期:
- 假設綜合投資收益率5%,則增量資金可帶來約400-500億元投資收益
- 高股息資產持續貢獻穩定現金流,股息收益率預計3%-4%
- 隨市場修復,資本利得預期改善,權益投資收益有望提升
股息政策
險資偏好高股息資產:
- 保險公司高度重視高股息率資產,因其能提供穩定現金流並改善財務報表
- FVOCI計量方式下,股息收入可進入利潤表,直接提升投資收益
舉牌標的選擇特徵:
- 銀行股舉牌最為普遍,6家保險公司參與,股息率普遍在4%-6%之間
- 公共事業板塊受青睞,憑藉跨週期經營穩定性和高分紅特點
- 2025年險資舉牌標的平均股息率達5.2%,高於市場平均水平
股息政策趨勢:
- 保險公司更傾向於長期持有高股息資產,而非短期交易
- 股息收入對保險公司利潤貢獻度提升,2025年預計達15%-20%
- 監管鼓勵保險公司投資高股息資產,形成良性循環
投資邏輯總結與展望
投資邏輯
增量資金確定性:
- 保險資金規模持續擴大,每年提供穩定增量資金
- 監管支持中長線資金入市,政策環境利好
- 2026年新會計準則實施將進一步釋放險資配置需求
高股息策略確定:
- 保險公司偏好高股息、低波動資產,形成市場風格引導
- 銀行、公共事業等傳統紅利板塊獲險資重點配置
- 股息收入穩定性強,為保險公司提供持續現金流
長期配置趨勢:
- 保險公司投資週期長,行為更理性,有利市場穩定
- 資產配置結構優化,權益類資產占比穩步提升
- 隨新會計準則實施,FVOCI計量方式下高股息資產配置需求增加
監管環境友好:
- 償付能力監管放鬆,打開權益配置上限
- 監管積極號召中長線資金入市,提供政策支持
- 資金運用制度持續優化,激勵保險公司積極投資
展望
- 短期(2025下半年):險資增量資金約3000億元入市,重點配置高股息資產
- 中期(2026年):新會計準則全面實施,FVOCI資產配置需求擴容,預計紅利市場加碼
- 長期:保險資金規模持續擴大,權益配置比例穩步提升,形成市場穩定力量
- 風險點:市場大幅波動影響險資配置節奏,監管政策變化影響配置方向
估值分析
險資偏好估值:
- 保險公司偏好低估值、高ROE資產,銀行股估值普遍在0.8-1.2倍PB
- 公共事業板塊估值普遍在15-20倍PE,處於歷史中低位
- 高股息率資產估值體系更注重股息率和穩定性
增量資金影響:
- 大規模險資入市將提升市場整體估值水平
- 高股息資產因符合險資偏好,有望獲得估值溢價
- 隨險資配置比例提升,相關板塊估值修復空間擴大
相對估值優勢:
- 銀行、公共事業板塊相對其他板塊估值更低,具備安全邊際
- 高股息率資產在低利率環境下顯現比較優勢
- 保險公司長期持有特性使相關資產估值波動較小
投資機會
銀行板塊:
- 高股息率(4%-6%)、低估值(0.8-1.2倍PB)特徵明顯
- 保險公司重點舉牌對象,2025年以來已發生10餘次舉牌
- 監管環境改善,資產質量趨穩,盈利能力提升
公共事業板塊:
- 6家保險公司參與舉牌,跨週期經營特性突出
- 高分紅、高ROE特徵符合險資偏好
- 基礎設施建設加速,行業成長潛力凸顯
高股息資產:
- 保險公司持續增持高股息率股票,形成穩定資金流
- 股息率3%以上的標的更受青睞
- 關注股息持續性強、現金流穩定的標的
新會計準則受益標的:
- FVOCI計量方式下高股息資產配置需求增加
- 2026年新準則實施後,相關資產配置比例有望提升
- 關注分紅穩定、估值合理的標的
上漲空間評估
基於以下因素,高股息資產相關標的較當前市值存在20%-30%的潛在上漲空間:
增量資金確定性:
- 下半年3000多億元險資增量資金入市,全年預計1.2萬億元
- 2026年新會計準則實施後,FVOCI資產配置需求進一步擴容
- 保險資金規模持續擴大,為市場提供穩定增量資金
估值修復潛力:
- 銀行、公共事業板塊估值處於歷史低位,修復空間大
- 高股息資產在低利率環境下估值優勢凸顯
- 隨險資配置比例提升,相關板塊估值有望提升
股息收益支撐:
- 高股息率提供3%-4%的現金回報,構成安全邊際
- 股息收入穩定性強,支持估值提升
- 在市場波動中表現更穩健,獲險資持續增持
政策環境支持:
- 監管鼓勵中長線資金入市,政策環境友好
- 償付能力監管放鬆,打開權益配置空間
- 資金運用制度優化,激勵保險公司積極投資
需關注的風險點:
- 市場大幅波動影響險資配置節奏
- 監管政策變化可能影響配置方向
- 高股息資產業績不及預期
- 新會計準則實施進度不及預期
總結
保險資金作為市場重要長期資金,其配置行為對資本市場具有重要影響。當前保險資金運用餘額已達36.23萬億元,權益類資產配置比例穩步提升至21.4%,2025年全年增量資金預計達1.2萬億元。
險資偏好高股息、低波動資產,銀行、公共事業等板塊成為重點配置對象。2026年新會計準則全面實施後,FVOCI計量方式下高股息資產配置需求將進一步擴容,預計紅利市場將進一步加碼。
投資者應重點關注高股息率(4%以上)、低估值、現金流穩定的標的,特別是銀行和公共事業板塊。基於增量資金確定性、估值修復潛力、股息收益支撐和政策環境支持等因素,相關標的較當前市值存在20%-30%的潛在上漲空間。
在當前市場環境下,保險資金持續入市將為市場提供穩定支撐,高股息策略將持續受青睞,投資者應佈局符合險資偏好的標的,把握長期投資機會。
沒有留言:
發佈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