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、核心摘要
- 整體展望正面:受惠於淨息差(NIM)壓力緩解、手續費收入強勁,以及資產質量穩定,中國大型銀行有望在 2025 年第四季度(4Q25)開始跑贏大市。
- 盈利增長回正:預計大型銀行 2025 年前九個月(9M25)盈利同比轉正,主要因交易性收益波動較小、債券處置收益實現,以及撥備釋放。
- 投資邏輯重啟:地緣政治風險上升、國債收益率可能回落、保險資金流入增加,將推動資金流向高股息、防禦性強的銀行股,尤其偏好 H 股。
二、各業務板塊表現
1. 淨利息收入(NII)
- NIM 壓力緩和:3Q25 預計 NIM 環比收窄 3 個基點(vs. 2Q25 的 -5bps),得益於:
- 2025 年 5 月非對稱降息後定期存款重新定價;
- 第三季度未再下調 LPR;
- 監管推動「反內卷」,抑制存款利率惡性競爭。
2. 非利息收入(手續費 + 交易收益)
- 手續費收入穩健:成為支撐營收的重要動能。
- 交易性收益放緩:
- 10 年期國債收益率由 2Q25 末的 1.65% 升至 3Q25 末的 1.86%,導致債券市值下跌;
- 擁有較高「以公允價值計量且其變動計入損益(FVPL)」比例的股份制/城商行受衝擊更大;
- 大型銀行因持有更多「以攤餘成本計量(AC)」債券,且累計未實現收益較高,交易損益更具韌性。
3. 貸款與存款
- 貸款增長放緩:3Q25 預計貸款同比 +7.8%(vs. 2Q25 的 +8.1%),主因上半年已用掉 70–90% 信貸額度,且實體信貸需求疲弱,增長仍依賴政府相關項目。
- 存款增速放緩:受「反內卷」政策及資金流向資本市場影響;大型銀行(尤其對公存款)市佔率被定價更靈活的小銀行蠶食。
三、財務數據概覽(3Q25E)
四、業務進展
- 大型銀行(工、建、中行等):盈利已回正,資產負債結構穩健,投資帳戶以 AC 為主,受利率波動影響小。
- 股份制銀行:
- 招行(CMB)、興業(INDB):盈利加速;
- 民生(MSB):受房地產相關撥備拖累,3Q25 表現疲軟。
- 區域銀行(如北京銀行、杭州銀行等):盈利增速放緩,部分受 FVPL 投資帳戶虧損影響。
五、未來展望與指引
4Q25E 銀行業有望跑贏市場,驅動因素包括:
- 地緣風險升溫 → 資金轉向防禦性板塊;
- 國債收益率可能回落至 1.6–1.65% → 擴大銀行股息率與國債利差,吸引收益型投資者;
- 保險公司保費收入季末回升 → 增加對高股息銀行股配置;
- 小盤股估值偏高 → 引發板塊輪動至低估值、高股息的銀行股。
六、盈利預測(9M25E)
- 大型銀行:工行(ICBC)、建行(CCB)、中行(BOC)盈利同比轉正;
- 股份制銀行:招行、興業加速增長;民生受房地產拖累;
- 區域銀行:北京銀行(BOBJ)、杭州銀行(BOHZ)等盈利增速放緩。
七、股息政策
- 高股息為核心吸引力:H 股銀行平均調整後股息率達 5.4%(2025F),A 股為 4.2%;
- 推薦標的:ICBC-H、CCB-H、BOC-H,因其:
- 股息率高(5.6–6.1%);
- 估值低(2025F P/B 約 0.46–0.49x);
- 財務穩健,撥備充足。
八、投資邏輯總結與展望
「高股息 + 低估值 + 防禦屬性」三重邏輯重啟
- 在風險偏好下降環境中,中國大型銀行 H 股具備:
- 穩定現金流;
- 可持續高股息;
- 極低估值(P/B 普遍 <0.5x);
- 政策支持明確(金融穩定、國有大行系統重要性)。
九、估值(截至 2025 年 10 月)
H 股平均上漲空間約 25–45%,A 股因估值較高(P/B 0.6–0.9x),上漲空間相對較小(多為 15–35%)。
十、投資機會
- 首選標的:ICBC-H、CCB-H、BOC-H(高股息、低估值、流動性佳);
- 次選:郵儲銀行(PSBC-H)、招行(CMB-H);
- 避開:房地產風險敞口較高的股份制銀行(如 MSB)及部分區域銀行。
十一、較當前市值有多少上漲空間?
根據花旗目標價與 2025 年 10 月 18 日收盤價比較:
- 工行 H 股:+38%
- 建行 H 股:+32%
- 中行 H 股:+40%
- 整體 H 股大型銀行平均潛在上漲空間:約 30–40%
A 股因估值已較高,上漲空間普遍低於 H 股,且股息率較低。
十二、問答環節(Q&A 摘要)
Q1:為何 3Q25 NIM 壓力減輕?
A:5 月非對稱降息後,定期存款重新定價;Q3 未再降 LPR;監管打壓高息攬儲。
Q2:為何大型銀行交易收益更穩健?
A:其債券投資以 AC 為主,FVPL 占比低,且累計未實現收益高,無需被迫實現虧損。
Q3:4Q25 跑贏邏輯是否可靠?
A:歷史經驗顯示,每逢風險上升或年末資金再配置,銀行股(尤其高股息 H 股)往往跑贏。
Q4:房地產風險是否可控?
A:對大型銀行影響有限,但股份制銀行(如 MSB)仍需警惕寫-offs 上升。
沒有留言:
發佈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