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、核心摘要
- 市場回調性質:近期 Johnson Electric(德昌電機)與 Wolong Electric(臥龍電驅)股價下跌主要由 宏觀因素與資金輪動 所驅動,非基本面或投資邏輯惡化。
- 結構性催化劑仍處早期階段:三大長期驅動力——AI 數據中心(AIDC)、人形/工業機器人、eVTOL/低空經濟——商業化仍處初期,政策與產業進展持續強勁。
- 四中全會支持:2024 年 10 月召開的中共二十屆四中全會預期將 正式確立 AI 產業化與低空經濟為國家戰略優先事項。
- 投資立場:
- 維持 Johnson Electric「超配」(Overweight):因其在 AIDC 與人形機器人領域具更高營運槓桿;
- 維持 Wolong Electric「中性」(Neutral):結構性故事完整,但短期估值未顯著低估。
二、各業務板塊表現
報告聚焦兩家公司三大新興業務板塊,未提供傳統板塊市場表現數據:
1. AI 數據中心冷卻(AIDC Cooling)
- Johnson:其 DCP 液冷泵已內嵌於 NVIDIA GB300/NVL72 機架設計。
- Wolong:向阿里等國內超大規模雲端供應商提供 EC 電機與冷板。
2. 機器人(Robotics)
- Johnson:為上海電氣等人形機器人 OEM 提供 關節致動器與靈巧手子系統。
- Wolong:據估計佔 智元(Zhiyuan)關節致動器供應份額逾 50%。
3. eVTOL / 低空經濟
- Wolong:向吉利旗下 Aerofugia 供應電機(單機價值約人民幣 300 萬元);
- Johnson:尚未進入此領域。
三、財務數據概覽
- 未提供詳細財務數字(如營收、淨利、EPS 等)。
- 僅指出 2025 年第三季盈利可能平淡("muted"),但強調此為短期現象,不影響長期結構性成長邏輯。
四、業務進展
AI 數據中心
- NVIDIA 於 10 月加速部署 Blackwell Ultra 平台,並於 10 月 17 日展示首片美國製 Blackwell 晶圓。
- 阿里巴巴宣布將於 2026 年在杜拜建設 綠色 AI 數據中心,顯示全球 AI 算力擴張持續。
機器人
- 智元(Zhiyuan):全球發布 Elf G2 人形機器人,並與均勝電子(Joyson)簽訂 逾人民幣 1 億元 合約,預期 2025 年機器人收入 成長逾十倍。
- 上海市政府:發布 2026–2027 年 AI 終端行動計畫,將人形機器人納入 人民幣 3,000 億元 智能終端產業擴張計畫。
- 優必選(UBTECH):再獲 Walker S 系列訂單(人民幣 1.26 億元),累計訂單達 人民幣 3.76 億元。
eVTOL / 低空經濟
- 長安汽車:重申 2030 年推出商用飛行汽車平台目標。
- 多家 A 股公司:積極試點低空基礎設施(空域導航、UTM 系統、垂直起降場),商業化路徑清晰:
- 2025–2027:基礎設施建設
- 2026–2028:OEM 量產爬坡
- 2027+:服務生態啟動
五、未來展望與指引
- 短期:Q3 盈利可能平淡,但宏觀回調提供 更好買點。
- 中期:關注三大催化劑進度(見下文「問答環節」)。
- 政策面:四中全會預期將 正式提升低空經濟與 AI 產業化至國家戰略層級,提供長期政策確定性。
六、盈利預測
- 未提供量化 EPS 或盈利預測數字。
- 僅定性指出:Johnson 與 Wolong 的 結構性成長軌跡未變,2025 年機器人收入有望 十倍成長(以智元為例)。
七、股息政策
- 文中未提及。
八、投資邏輯總結與展望
- 核心邏輯:短期股價回調由宏觀流動性與因子輪動驅動,非基本面惡化。
- 三大結構性趨勢仍處「非常早期階段」:
- AIDC 冷卻:NVIDIA 生態擴張 + 阿里全球佈局;
- 人形機器人:政策支持 + 商業訂單落地;
- eVTOL:國家戰略定位 + 產業鏈協同。
- 配置建議:
- Johnson:具更高 AIDC 與機器人內容價值,維持超配;
- Wolong:故事完整但估值未顯著低估,維持中性,待更好買點或盈利上修催化。
九、估值
- 未提供詳細估值倍數(如 P/E、EV/EBITDA)。
- 僅指出 Wolong 當前 「near-term valuation is less dislocated」(短期估值未顯著脫鉤),暗示缺乏安全邊際。
十、投資機會
- Johnson Electric:
- 直接受益於 NVIDIA Blackwell 生態擴張;
- 深度綁定上海電氣等人形機器人客戶;
- 當前回調提供佈局機會。
- Wolong Electric:
- 智元核心供應商,具高確定性機器人敞口;
- Aerofugia 電機供應商,切入 eVTOL 供應鏈;
- 需等待估值更具吸引力或盈利能見度提升。
十一、較當前市值有多少上漲空間
- 未提供目標價或上漲空間百分比。
- 僅在附錄圖表中顯示(截至 2025 年 10 月 17 日):
- Johnson Electric (0179.HK):當前價 HK$32.82,J.P. Morgan 目標價 HK$67 → 潛在上漲空間約 104%;
- Wolong Electric (600580.SS):當前價 RMB 45.17,目標價 RMB 43 → 潛在下跌空間約 5%(反映中性評級)。
註:目標價數據來自報告附錄價格圖表,非正文直接陳述。
十二、問答環節
報告以「催化劑儀表板」形式列出關鍵觀察指標,可視為問答框架:
Q:哪些正面催化劑可強化投資邏輯?
- AIDC:
- 獲得更多超大規模客戶(如阿里、騰訊)訂單;
- 液冷滲透率超預期(尤其直接晶片冷卻)。
- 機器人:
- 上海電氣/智元量產目標達成或超預期;
- 獲得 Tesla 或其他大型機器人 OEM 訂單。
- eVTOL:
- Aerofugia 認證進度超預期;
- 四中全會明確支持低空經濟政策。
Q:哪些風險可能削弱投資邏輯?
- AIDC:浸沒式冷卻等替代技術快速普及,降低泵需求。
- 機器人:行業價格戰導致零組件降價。
- eVTOL:全球監管進度延遲。
十三、文中的計算例子
文件包含以下量化估算:
1. 機器人收入成長預期
「智元管理層表示,2025 年機器人收入有望 成長逾十倍(more than tenfold YoY)。」
2. Wolong 在智元供應鏈份額
「據我們估算,Wolong 佔智元關節致動器供應份額 逾 50%。」
3. eVTOL 單機價值
「Wolong 向 Aerofugia 供應電機,單機價值約人民幣 300 萬元。」
4. 上海 AI 終端產業規模
「上海 2026–2027 年 AI 終端行動計畫涉及 人民幣 3,000 億元以上 智能終端產業擴張。」
5. UBTECH 累計訂單金額
「UBTECH 先前獲 RMB 2.5 億元合約,再獲 RMB 1.26 億元訂單,累計達 RMB 3.76 億元。」
總結
J.P. Morgan 認為 Johnson 與 Wolong 的短期回調是 宏觀流動性驅動的錯殺機會,三大結構性趨勢(AIDC、機器人、eVTOL)仍處商業化早期,政策與產業進展持續驗證。
- Johnson 因更高內容價值與營運槓桿,獲 明確超配建議;
- Wolong 雖具完整故事,但需等待 更好估值或盈利催化。
投資人應密切追蹤 四中全會政策表述、NVIDIA 生態擴張、人形機器人量產進度 三大催化劑。
沒有留言:
發佈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