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5年10月3日星期五

固態電池設備深度分析與投資展望

 

重點摘要

  1. 本輪鋰電設備板塊上漲核心邏輯

    • 基本面反轉帶來業績端修復:訂單拐點出現,報表端明顯改善
    • 新技術進展帶來估值端提升:固態電池產業化進程加速
    • 2023年Q4開始,設備企業訂單量顯著增加,從一線設備企業向二線企業蔓延
    • 工信部60億元專項資金預計年底進行中期驗收,2027年將結題
  2. 訂單與業績反轉

    • 2023年Q4至2025年Q1,鋰電設備新簽訂單出現拐點,年增長約30%
    • 訂單量增加後3-6個月進入交付期,預示未來1年多營收將迎來拐點
    • 2025年上半年多數企業規模淨利潤同比環比均大幅增長,利潤端修復好於營收端
  3. 固態電池產業化進程

    • 寧德時代預計2027年是固態電池小規模量產年份
    • 2027-2030年供應鏈逐漸培養成熟,2030年實現完全商業化
    • 2025-2026年將迎來設備招標高峰期,滿足2027年相關政策要求

未來增長

  1. 電池市場空間

    • 預計到2030年,電池總需求將超過4000GWh,2025-2030年CAGR達20%以上
    • 固態電池(含半固態和全固態)2025-2030年需求有望達200GWh,滲透率大於5%
    • 全固態電池預計2030年將超過100GWh,成為行業最終解決方案
  2. 技術路線發展

    • 半固態電池主要選擇氧化物和聚合物路線
    • 硫化物被視為全固態電池的終極解決方案
    • 全固態電池預計將在2030年後開始商業化應用
  3. 應用場景拓展

    • 從單一車用場景向全場景滲透,包括低空經濟、機器人、消費級AI硬件等
    • 隨著技術成熟,應用範圍將進一步擴大,帶動設備需求增長
  4. 產業化節點

    • 2025年底至2026年上半年:固態電池設備招標高峰期
    • 2027年:小規模量產年份,滿足工信部政策要求
    • 2030年:實現完全商業化,成為主流技術路線

盈利預測

  1. 設備價值量提升
    • 固態電池設備價值量相比液態電池有明顯提升,前中後段均有提升
    • 前段設備:佔整個設備投資額的38%,價值量提升明顯
    • 中段設備:佔整個設備投資額的42%,廣輥壓機、熱合機等設備價值提升
    • 後段設備:佔整個設備投資額的20%,高壓化成分容設備價值提升
  1. 市場空間預測
    • 2025-2030年固態電池設備市場空間有望超過300億元
    • 2025-2030年複合增長率有望超過100%
    • 2030年設備市場空間將大幅擴張,成為新的增長點
  1. 關鍵設備價值提升
    • 廣輥壓機、熱合機、底片機、液壓機等設備價值提升明顯
    • 高壓化成分容設備需求增加,價值量提升
    • 濕法塗覆等工藝設備將迎來新的發展機遇

股息政策

文件中未提供具體股息政策信息。基於鋰電設備行業特點推斷:

  1. 行業週期性特徵

    • 鋰電設備行業具有強週期性,企業盈利波動較大
    • 在行業上升週期中,龍頭企業可能提高分紅比例
  2. 現金流狀況

    • 訂單增長階段現金流較好,有利於維持穩定分紅
    • 2025年訂單反轉已驗證,現金流預期改善
  3. 資本支出需求

    • 新技術轉型需要大量投入,可能影響分紅能力
    • 固態電池設備研發投入增加,部分現金流可能用於技術升級
    • 高速增長期企業可能將利潤主要用於擴張而非分紅

投資邏輯總結與展望

投資邏輯

  1. 行業貝塔品種
    • 整線設備企業(如海目德、聯動科技)受益於下游主機廠招標
    • 不論哪個主機廠招標,整線企業都能參與,獲得穩健增長
  1. 個股阿爾法機會
    • 關鍵環節龍頭企業(如前段的宏光、耐克;激光焊接的聯動激光;後道的亨克科技)
    • 技術壁壘高、產品有競爭力的細分領域龍頭
  1. 下游驅動投資

    • 關注下游電池廠和車企進展,順著下游配置上游
    • 例如清陶與上汽合作,海博思創與中創新航合作等
  2. 時間節點把握

    • 工信部專項中期驗收(2025年底)將成為重要催化
    • 2025年底至2026年上半年設備招標高峰期,投資時機關鍵

展望

  • 短期(2025-2026年):設備招標高峰期,訂單增長確定性高
  • 中期(2027年):小規模量產階段,設備企業業績加速釋放
  • 長期(2030年前後):全固態電池商業化,設備市場空間大幅擴張
  • 風險點:技術路線不確定性、降本不及預期、政策變化

估值分析

  1. 價值量提升邏輯

    • 固態電池生產製造設備價值量較液態電池有明顯提升
    • 前中後段設備價值量均有提升,特別是關鍵工藝設備
    • 300億元市場空間為估值提供支撐
  2. 相對估值水平

    • 鋰電設備企業當前估值仍處於相對低位
    • 固態電池技術路線確定性提升,有望獲得估值溢價
    • 業績拐點出現,估值修復潛力大
  3. 市場空間支撐

    • 2025-2030年複合增長率超過100%,支撐高估值水平
    • 300億元市場空間,為龍頭企業提供成長確定性

投資機會

  1. 整線設備企業

    • 海目德、聯動科技等整線供應商,受益於主機廠招標
    • 能夠提供全產業鏈解決方案,市場份額有望提升
  2. 前段設備龍頭

    • 宏光、耐克等前段設備供應商,技術壁壘高
    • 廣輥壓機、熱合機等關鍵設備價值量提升明顯
  3. 中段關鍵工藝

    • 聯動激光(激光焊接)、濕法塗覆設備供應商
    • 工藝要求提高,設備價值量提升
  1. 後段設備

    • 亨克科技等後段設備供應商
    • 高壓化成分容設備需求增加,價值量提升
  2. 下游驅動投資

    • 關注清陶與上汽合作進展,可能帶動相關設備需求
    • 海博思創與中創新航合作,關注動力電池領域機會

上漲空間評估

基於以下因素,固態電池設備板塊較當前市值存在30%-50%的潛在上漲空間:

  1. 訂單拐點確定性

    • 訂單量已出現明確拐點,2025年訂單同比增長約30%
    • 訂單轉化為業績,2026-2027年業績增長確定性高
  2. 市場空間潛力

    • 2025-2030年設備市場空間有望超過300億元
    • 2030年固態電池設備市場規模將大幅提升
    • 設備價值量提升,行業整體盈利水平提高
  3. 催化因素明確

    • 工信部專項中期驗收(2025年底)將成為重要催化
    • 2025年底至2026年上半年設備招標高峰期
    • 2027年小規模量產,業績加速釋放
  4. 估值修復潛力

    • 當前估值仍處於低位,隨業績釋放有望修復
    • 技術路線確定性提升,支持估值提升
    • 行業高增長預期,可能獲得估值溢價

需關注的風險點:

  • 技術路線不確定性(硫化物、氧化物、聚合物路線競爭)
  • 降本進度不及預期影響商業化進程
  • 政策變化可能影響產業發展節奏
  • 行業競爭加劇可能影響利潤率

總結

固態電池設備行業正處於產業化關鍵節點,2025-2026年將迎來設備招標高峰期。鋰電設備企業訂單已出現明確拐點,2025年新簽訂單同比增長約30%,預示未來1年多營收將迎來拐點。工信部60億元專項資金預計年底進行中期驗收,將成為重要催化因素。

2025-2030年固態電池設備市場空間有望超過300億元,CAGR達100%以上。設備價值量相比液態電池有明顯提升,前中後段設備均受益,特別是關鍵工藝設備價值提升明顯。

投資者應重點關注整線設備企業(海目德、聯動科技)、關鍵工藝設備龍頭(宏光、耐克、聯動激光、亨克科技),並關注下游電池廠和車企進展。基於訂單拐點確定性、市場空間潛力和催化因素明確,固態電池設備板塊較當前市值存在30%-50%的潛在上漲空間。

在當前行業發展階段,投資者應把握2025年底至2026年上半年的設備招標高峰期,關注技術路線確定性和降本進度,佈局具有技術壁壘和市場份額優勢的龍頭企業,把握固態電池產業化帶來的長期投資機會。

沒有留言:

中廣核礦業:供需矛盾突出,鈾礦基本面如何展望

  核心摘要 鈾礦行業基本面未變,近期股價調整主因市場情緒與短期波動,而非供需惡化。 全球鈾礦供應剛性強:現有產能上限約6.8萬噸,2025年需求已達7–7.5萬噸,缺口持續擴大。 中長期(至2030年)鈾需求預計達8.5萬噸,遠超供應能力,供需矛盾長期化。 中廣核礦業在哈薩克斯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