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5年10月3日星期五

電力行業反內卷和機制電價重點分析與投資展望

 

重點摘要

  1. 反內卷政策落地

    • 國資委首次對央企電廠提出明確要求,張玉卓同志提出"要穩煤價穩電價,防止內卷式惡性競爭"
    • 這是電力行業首次獲得明確的"反內卷"支持,有望改變行業惡性競爭格局
    • 在沒有地方電力公司的地區(如山東),反內卷效果預期更佳
  2. 機制電價推進

    • 各省陸續出臺基準電價方案,但標準不一,存在區域差異
    • 部分省份將風光分開定價,有的甚至將海風單獨定價
    • 基準電價最終將與實際成交價格匹配,第一年定價最為困難
  3. 裝機目標明確

    • 主席提出到2035年風光裝機要達到36億千瓦
    • 2025年上半年已達17億千瓦,尚有約20億千瓦增長空間
    • 風電占比將提升至40%以上,因風電盈利能力強於光伏
  4. 考核機制轉變

    • 電廠面臨"一利五率"和市值考核等多維度考核
    • "既要規模又要利潤"導致電廠對裝機目標迷茫
    • 風電裝機經濟性優於光伏,預期風電比例將提升

未來增長

  1. 裝機結構調整

    • 2026年預計風電裝機能達120-130GW,光伏約200GW
    • 風電比例將提升至40%以上,形成結構性調整
    • 十五五期間年均裝機目標約20GW,風電占比40%以上
  2. 區域發展差異

    • 北方地區因火電資源豐富,調峰能力強,更適合發展新能源
    • 南方地區(如江蘇、廣東)風光電價高於火電,經濟性更佳
    • 山東等無獨立省屬電力公司的地區,反內卷效果預期更佳
  3. AI帶動電力需求

    • 數據中心建設要求80%電力需依靠綠電
    • AI發展將帶動電力需求增長,有利於綠電消納
    • 電力可能成為AI發展的瓶頸,提升電力行業戰略地位
  4. 儲能發展節奏

    • 短期(2025-2026年)儲能裝機將快速增長
    • 中期(2027-2028年)需觀察南方風光裝機情況
    • 長期(2029-2030年)南方風光過剩後,儲能需求將爆發

盈利預測

  1. 新項目收益率

    • 光伏新項目稅前全投資收益率約6%-6.5%
    • 風電新項目稅前全投資收益率約7%
    • 2023年風電收益率曾超8%,近年因利用小時數每年下降約200小時,收益率明顯下降
  2. 投資成本約束

    • 山東新投資項目單位千瓦投資約2400多元,全投資內部收益率僅6%多一點
    • 極限造價已卡在紅線,基本無組件漲價空間
    • 電廠對組件漲價基本沒有接受程度
  3. 綜合電價趨勢

    • 山東綜合上網結算電價約0.30元/千瓦時
    • 蒙東綜合結算電價約0.23元/千瓦時
    • 浙江綜合結算電價約0.36元/千瓦時
    • 綜合結算電價將平穩下降,核心原因包括現貨電價劇烈下降
  4. 區域差異明顯

    • 江蘇8月月度交易價格中,光伏價格3.7毛,高於風電3.5毛和火電3.4毛
    • 廣東地區風光電價也不比火電低,經濟性更佳

股息政策

  1. 火電板塊

    • 可期待資本開支下降以及分紅增加
    • 火電行業被視為公用事業中"最便宜且最有性價比"的板塊
    • 港股火電估值約6-7倍,A股約10倍,分紅潛力大
  2. 綠電板塊

    • 港股龍源電力、大唐新能源等應收賬款回款彈性較大
    • 股息率約4%左右,可提供一定安全邊際
    • 龍源電力、新天綠色能源、大唐新能源等分紅率約50%
  3. 補貼回收影響

    • 2025年8月前補貼發放情況較去年同期好
    • 若第二批補貼核查清單下發,將顯著改善行業現金流
    • 補貼問題解決將提升綠電企業分紅能力
  4. 長期分紅潛力

    • 隨著業績改善和資本開支下降,分紅比例有望提升
    • 電廠"一利五率"考核下,分紅將成為提高ROE的重要手段
    • 業績穩定後,分紅比例可能逐步提高

投資邏輯總結與展望

投資邏輯

  1. 火電板塊優勢

    • 峰時電價上漲是火電最大利好,峰時電價只要漲,就是火電的天下
    • 火電是不可或缺的調峰能力,即使配備風光加儲能也無法完全替代
    • 火電估值處於歷史低位,港股約6-7倍,A股約10倍
    • 可期待資產注入、減值下降、市值考核等多維度改善
  2. 綠電投資邏輯

    • 短期:利用小時修復帶來業績改善
    • 中期:補貼問題解決將顯著改善現金流
    • 長期:估值修復和"以大帶小"提升發電效率
    • AI發展帶動電力需求,綠電消納問題有望解決
  1. 區域投資價值

    • 北方地區比南方更有投資價值(煤價、電價、議價權等優勢)
    • 山東等無獨立省屬電力公司的地區,反內卷效果更佳
    • 南方地區風光電價高於火電,經濟性更佳,但儲能需求可能延後
  2. 品種選擇邏輯

    • 風電優於光伏,因風電盈利能力更強
    • 集團層面可調劑上市公司利潤,有利於綠電板塊
    • 大型發電集團因具備調節能力,在電力市場中更受益

展望

  • 短期(2025-2026年):反內卷政策效應顯現,電價下行趨勢放緩,業績有望修復
  • 中期(2027-2028年):補貼問題逐漸解決,綠電現金流改善,分紅能力提升
  • 長期(2029-2030年):南方風光過剩後,儲能需求爆發,行業格局重塑
  • AI效應:AI發展帶動電力需求增長,綠電消納問題有望改善

估值分析

  1. 火電板塊估值

    • 港股火電估值約6-7倍,A股約10倍,處於歷史低位
    • 被視為公用事業中"最便宜且最有性價比"的板塊
    • 若峰時電價上漲,估值有提升空間
  2. 綠電板塊估值

    • 港股龍源電力、大唐新能源等估值較低
    • 龍源電力股息率約4%,新天綠色能源股息率約5%
    • 隨著補貼問題解決和業績改善,估值有望修復
  3. 區域估值差異

    • 北方地區電廠估值普遍低於南方地區
    • 火電資源豐富地區估值修復潛力更大
    • 集團層面可調劑利潤的公司估值有提升空間
  4. 機制電價影響

    • 基準電價方案落地後,項目收益率預期更清晰
    • 電價下行趨勢放緩,支持估值修復
    • 有利於明確電廠投資回報,提升估值確定性

投資機會

  1. 火電板塊
    • 北方火電公司受益於反內卷政策和峰時電價上漲
    • 估值低、業績改善預期強,具備明顯安全邊際
    • 可期待資產注入、減值下降、分紅增加等多重利好
  1. 綠電龍頭

    • 港股:龍源電力、新天綠色能源、大唐新能源、華潤電力
    • A股:福能股份、中閩能源(福建區域為主)
    • 龍源電力可通過"以大帶小"提升利用小時數
  2. 補貼受惠標的

    • 應收賬款較高的公司(如龍源電力、大唐新能源)受益於補貼發放
    • 港股公司應收賬款回款彈性更大
    • 補貼問題解決將顯著改善現金流和分紅能力
  3. AI受益標的

    • 數據中心要求80%電力需依靠綠電,綠電需求提升
    • 南方地區風光電價高於火電,經濟性更佳
    • AI發展將帶動電力需求,綠電板塊長期受益

上漲空間評估

基於以下因素,電力板塊較當前市值存在20%-30%的潛在上漲空間:

  1. 估值修復潛力

    • 火電板塊港股估值約6-7倍,A股約10倍,處於歷史低位
    • 綠電板塊隨補貼問題解決和業績改善,估值有望修復
    • 反內卷政策支持電價下行趨勢放緩,提升投資確定性
  2. 業績改善預期

    • 利用小時數修復預期帶來業績改善
    • 補貼問題解決將顯著提升現金流
    • 峰時電價上漲有利於火電業績提升
  3. 分紅提升潛力

    • 現金流改善後,分紅比例有望提高
    • 港股公司股息率約4-5%,提供安全邊際
    • "一利五率"考核下,分紅將成為提高ROE的重要手段
  4. AI需求拉動

    • AI發展帶動電力需求,綠電消納問題有望改善
    • 數據中心建設要求80%電力需依靠綠電,提升綠電需求
    • 電力可能成為AI發展的瓶頸,提升行業戰略地位

需關注的風險點:

  • 機制電價落地不及預期
  • 補貼發放進度放緩
  • 風光裝機不及預期
  • 電價下行壓力持續

總結

電力行業正迎來"反內卷"政策和機制電價推進的關鍵時點。國資委首次明確要求"穩煤價穩電價,防止內卷式惡性競爭",為行業發展創造良好環境。機制電價方案陸續出臺,雖然各省標準不一,但將使項目收益率預期更為清晰。

投資機會聚焦於火電和綠電兩大板塊:火電板塊估值處於歷史低位,峰時電價上漲將帶來業績提升;綠電板塊補貼問題逐步解決,AI發展帶動電力需求,長期投資價值凸顯。區域上,北方地區比南方更有投資價值,品種選擇上風電優於光伏。

基於估值修復潛力、業績改善預期、分紅提升潛力和AI需求拉動等因素,電力板塊較當前市值存在20%-30%的潛在上漲空間。投資者應重點關注火電板塊估值修復、綠電龍頭業績改善以及補貼問題解決進展,把握電力行業轉型升級的投資機會。

沒有留言:

中廣核礦業:供需矛盾突出,鈾礦基本面如何展望

  核心摘要 鈾礦行業基本面未變,近期股價調整主因市場情緒與短期波動,而非供需惡化。 全球鈾礦供應剛性強:現有產能上限約6.8萬噸,2025年需求已達7–7.5萬噸,缺口持續擴大。 中長期(至2030年)鈾需求預計達8.5萬噸,遠超供應能力,供需矛盾長期化。 中廣核礦業在哈薩克斯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