重點摘要
股價大幅上漲:
- 先導智能和杭可科技股價在過去19個交易日內分別上漲121%和68%,遠超滬深300指數(+2%)和高盛覆蓋公司(+11%)
- 股價上漲主要受國內電池設備訂單趨勢反彈驅動,以及先導智能在2025年上半年業績電話會議中提到固態電池研發進度超預期
- 先導智能固態電池相關設備訂單達4-5億元(2024年僅1億元),但僅佔總訂單4%
訂單反彈可持續性存疑:
- 2022-2024年中國電池資本支出下行週期後,2025年國內電池設備訂單明顯改善
- 高盛認為當前訂單反彈缺乏可持續性,因預計2026年中國新能源汽車銷售增速將放緩
- 電池製造商資本支出增長預期也將隨之放緩,預計2026年後訂單增速將回落
固態電池設備進展:
- 固態電池設備訂單同比增長4-5倍,但高盛認為當前訂單主要由研發/測試線驅動
- 電池製造商商業化時間表仍定在2027年或之後,大規模量產尚未到來
- 當前固態電池設備生產效率與液態電池相比仍有顯著差距,尚不適合大規模生產
資產減值風險下降:
- 先導智能2025年上半年資產減值損失/淨利潤比例降至14%(2022-2024年平均159%)
- 杭可科技相應比例降至22%(2022-2024年平均37%)
- 減值風險下降,有利於公司未來盈利修復和分紅能力
未來增長
電池設備市場前景:
- 2025年中國電池新增產能預計達484GWh,2026年將增至471GWh
- 電池行業利用率將從2024年63%上升至2025-2026年的72%-74%
- 但利用率仍不足以驅動進一步大規模擴張,預計2026年後增速將放緩
訂單趨勢預測:
- 先導智能:2025年國內電池設備訂單大幅增長,但預計此後將放緩,2026-2030年保持相對穩定
- 杭可科技:2025年國內訂單有所恢復,但由於一線客戶比例較低(29% vs 先導78%),訂單可持續性較弱
海外市場增長:
- 海外電池新增產能預計從2025年354GWh增至2027年474GWh
- 韓國電池製造商(如SK、LG、三星)是杭可科技主要客戶(市場份額70%-80%)
- 先導智能海外訂單增速較高,2025年上半年同比增長12%
固態電池設備潛力:
- 2027年或之後固態電池將進入小規模量產,2030年實現商業化
- 預計2025-2030年全球電池設備市場份額將從35%(先導智能)和7%(杭可科技)提升
- 固態電池設備市場潛力大,但短期內貢獻有限(2025年僅佔訂單4%-2%)
盈利預測
先導智能財務預測:
- 2025年營收155.69億元(同比+31%),2026年224.66億元(同比+44%)
- 2025年淨利潤12.74億元(8%淨利率),2026年22.63億元(10%淨利率)
- 2026-2030年營收複合年增長率20%,淨利潤複合年增長率28%
- 2026年每股收益1.41元,2030年3.76元,2026-2030年複合年增長率28%
杭可科技財務預測:
- 2025年營收39.52億元(同比+33%),2026年44.48億元(同比+13%)
- 2025年淨利潤5.92億元(15%淨利率),2026年7.12億元(16%淨利率)
- 2026-2030年營收複合年增長率20%,淨利潤複合年增長率20%
- 2026年每股收益1.14元,2030年2.35元,2026-2030年複合年增長率20%
毛利率趨勢:
- 先導智能:2024年35%,2025年32%,2026年34%,長期趨於穩定
- 杭可科技:2024年31%,2025-2030年維持31%左右
- 2025年毛利率下滑主要受訂單結構影響,2026年後將逐步改善
股息政策
分紅潛力改善:
- 報告未明確提及股息政策,但資產減值風險下降有利於未來分紅能力
- 先導智能2024年淨利潤僅0.18元/股,2025年預計上升至0.82元/股,2026年進一步上升至1.41元/股
- 業績反彈後,分紅能力預計將顯著提升
現金流狀況:
- 訂單反彈和資產減值風險下降改善現金流質量
- 兩家公司均具有較強的現金流創造能力,為未來分紅提供基礎
- 隨著業績修復,預計現金流與淨利潤的匹配度將提高
分紅確定性:
- 2022-2024年電池設備行業下行週期中,公司分紅能力受壓
- 2025年業績修復後,分紅能力預計將恢復
- 但報告未提供具體分紅預測,投資者需關注後續財報披露
投資邏輯總結與展望
投資邏輯
訂單反彈可持續性:
- 電池設備訂單改善主要反映2022-2024年下行週期後的修復
- 2026年後訂單增速預計將放緩,因電池行業利用率提升有限(72%-74%)
- 中國新能源汽車銷售增速預計2026年後將放緩,限制電池需求增長
固態電池設備機會:
- 固態電池設備訂單增長迅速,但當前主要由研發/測試線驅動
- 商業化時間表仍定在2027年或之後,2025年貢獻有限(4%訂單)
- 先導智能在固態電池全生產線解決方案覆蓋更全面,更具優勢
客戶結構差異:
- 先導智能一線客戶(寧德時代、比亞迪)佔比78%,訂單可持續性強
- 杭可科技一線客戶佔比僅29%,訂單可持續性較弱
- 中國電池行業集中度提升,有利於一線設備廠商
展望
- 短期(2025-2026年):訂單反彈,業績修復,但增速將放緩
- 中期(2026-2027年):電池設備訂單增速回落,固態電池設備進展有限
- 長期(2027年以後):固態電池設備商業化加速,市場份額提升
- 風險點:新能源汽車銷售增速放緩、電池製造商資本支出不及預期、固態電池技術進展不及預期
估值分析
目標價格:
- 先導智能:12個月目標價42.2元(基於2026年30倍市盈率),當前股價65.49元,隱含下行空間33%
- 杭可科技:12個月目標價22.9元(基於2026年20倍市盈率),當前股價35.95元,隱含下行空間43%
估值假設:
- 高盛上調2026年目標市盈率,去除減值損失風險折價
- 先導智能2026年市盈率30倍,杭可科技20倍,反映業務差異
- 當前股價已計入2030年全球電池設備替換市場份額50%(先導智能)和13%(杭可科技),高於基準假設35%和7%
- 估值風險:
- 高盛認為當前市場對固態電池設備預期過高
- 固態電池設備技術仍不成熟,大規模量產時間表不確定
- 訂單反彈可持續性存疑,2026年後增速預計放緩
投資機會
先導智能優勢:
- 一線客戶比例高(78%),訂單可持續性強
- 全生產線設備解決方案覆蓋,固態電池設備潛力大
- 2025年股價調整後,估值相對合理,維持中性評級
杭可科技劣勢:
- 一線客戶比例低(29%),訂單可持續性較弱
- 主要專注後端設備,固態電池設備曝露有限
- 當前股價過高,下調至賣出評級
固態電池設備機會:
- 雖然固態電池設備市場仍處早期階段,但長期潛力大
- 先導智能在固態電池全生產線解決方案覆蓋更全面
- 2027年固態電池小規模量產後,設備需求將加速
- 海外市場機會:
- 韓國電池製造商是杭可科技主要客戶
- 先導智能海外訂單增速較高,2025年上半年同比增長12%
- 海外電池新增產能增長強勁,為設備廠商提供增長動力
上漲空間評估
基於高盛報告分析,兩家公司較當前市值均存在明顯下行風險:
先導智能:
- 當前股價65.49元,目標價42.20元,隱含下行空間33%
- 市場已過度計入固態電池設備機會,預計2030年市場份額50%(基準假設35%)
- 2025年訂單反彈可能不會開啟持續的資本支出上升週期
- 2026年後業績增速預計放緩,當前估值過高
杭可科技:
- 當前股價35.95元,目標價22.90元,隱含下行空間43%
- 一線客戶比例低,訂單可持續性較弱
- 固態電池設備曝露有限,市場預期過高
- 2025年業績反彈預計難以持續,估值缺乏支撐
下行風險點:
- 中國新能源汽車銷售增速放緩,限制電池需求增長
- 電池製造商資本支出增長不及預期
- 固態電池技術進展不及預期,商業化時間表延後
- 訂單反彈可持續性存疑,2026年後增速預計放緩
總結
高盛對電池設備行業持謹慎態度,認為2025年訂單反彈可能不會開啟持續的資本支出上升週期。雖然固態電池設備市場潛力大,但商業化時間表預計在2027年或之後,短期內貢獻有限。
先導智能因一線客戶比例高(78%)和全流程解決方案覆蓋,相對更具投資價值,高盛維持中性評級;杭可科技因一線客戶比例低(29%)和固態電池設備曝露有限,下調至賣出評級。
兩家公司當前股價均存在明顯高估,先導智能隱含下行空間33%,杭可科技隱含下行空間43%。投資者應謹慎對待當前市場情緒,關注2026年訂單增速變化和固態電池技術進展。
投資者應重點關注:1)新能源汽車銷售增速變化;2)電池製造商資本支出趨勢;3)固態電池技術進展;4)公司訂單可持續性。在當前行業環境下,電池設備行業缺乏明確上行空間,建議投資者謹慎參與,關注更確定的投資機會。
沒有留言:
發佈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