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、核心摘要
- 中國保險股自2025年7月底以來跑輸大市(H股平均跌2%,A股跌6%),主因前期估值偏高及2024年下半年高基數效應導致利潤增長前景疲弱。
- 隨著三季度業績期來臨,風險回報正在改善,原因包括:
- 強勁股市投資收益有望推動利潤超預期;
- 投資者焦點轉向2026年,新業務價值率(VNB margin)有望進一步擴張,帶動新業務價值(NBV)實現雙位數增長,且合同服務邊際(CSM)增長將迎拐點。
- 中國人壽在關鍵財務指標上最受益於股市與債市變動,中國太平次之;新華保險利潤增長最強,但股東權益與償付能力可能落後同業。
二、各業務板塊表現
1. 壽險業務
- 受益於2024年產品重新定價,2025年NBV增長強勁。
- 銀保渠道銷售持續領先代理渠道,反映存款利率下行促使資金流向儲蓄型保險產品。
- CSM(合同服務邊際)預計於2026年轉為正增長,主因新業務貢獻提升與投資經驗改善。
2. 財產險(P&C)業務
- 中國財險(PICC P&C)承保表現穩健,綜合成本率(COR)維持在97%以下。
- 自然災害損失低於預期,有助於2025年利潤表現。
三、財務數據概覽(2025E)
註:EPS上調幅度反映對股市敞口較高者(如國壽、新華)獲益最大。
四、業務進展
- 中國太保:2025上半年首年保費(FYP)同比+31%,遠高於同行平均+9%;銀保渠道佔比達35%(國壽/平安僅14%/10%)。
- 中國太平:過去因派息偏低與利潤不及預期而股價落後,但2025年利潤基數低,預計全年利潤增長24%(同行平均8%)。
- 新華保險:純壽險業務+高FVTPL權益配置(17%),使其利潤對股市最敏感。
五、未來展望與指引
- NBV增長:2025–2026年預計維持雙位數增長,得益於產品重新定價(2024年)及儲蓄型產品需求上升。
- CSM拐點:2026年將轉正,支撐長期利潤穩定性。
- 投資收益:長端債券收益率回升(2025年10年期國債收益率反彈)有利資產端,但對負債端影響因會計政策而異。
- 償付能力壓力:750日移動平均債券收益率持續下行,仍對償付能力構成壓力,尤其對已將HTM債券重分類至AFS的公司。
六、盈利預測調整
- 2025年EPS上調2–20%:
- 中國人壽(+20%)、新華保險(+19%)上調最多。
- 2025–2027年BVPS上調0–6%:反映更高債券收益率對新投資的正面影響。
- 長期ROA(2035E)上調2–3bps:因債市回暖,部分被增值稅恢復抵銷。
七、股息政策
- 平安:維持高股息收益率(H股5.4%,A股4.7%),提供下行支撐。
- 新華保險:2025年股息2.63元,但2026年起下調至1.27元,反映盈利波動。
- 中國太平:派息比率偏低(約14–17%),市場關注其資本實力;若償付能力改善,有望提高派息。
八、投資邏輯總結與展望
- 短期:三季度股市強勁(滬深300 +18%,恒指 +12%)推升投資收益,利好高權益敞口公司。
- 中期:NBV與CSM增長拐點將支撐估值修復。
- 長期:需平衡「流動性驅動牛市」的上行潛力與「估值處歷史高位」的風險。
九、估值與投資機會
A股估值普遍高於H股,上行空間有限(如太保A股僅+3%)。
十、較當前市值有多少上漲空間?
- 最具上行潛力:平安H股(+19%)、中國太保H股(+7%)。
- 中性或下行風險:新華保險H/A股(-35%/-28%)、中國太平(-7%)、人保集團(-4%)。
- 整體H股保險板塊平均潛在回報約 +1%,A股則為 -6%。
十一、問答環節(常見投資者疑問)
Q1:為何上調中國太保H股至「買入」?
A:銷售動能強(FYP +31%)、CSM增長領先同業(+6% vs 國壽/平安為負)、估值落後(0.8x P/B),風險回報具吸引力。
Q2:新華保險利潤增長最強,為何仍維持「賣出」?
A:高FVTPL權益配置導致BV與償付能力波動大;2025年BV預計下跌13%,且股息不可持續。
Q3:中國太平是否值得投資?
A:短期利潤反彈(+24% YoY),但派息偏低、資本結構偏弱;升至「中性」反映風險更平衡,非強烈推薦。
Q4:利率下行是否仍為主要風險?
A:是。750日移動平均利率持續下滑,壓制負債貼現率,不利EV與償付能力;但2025年長端利率反彈提供緩衝。
總結
高盛認為中國保險板塊在經歷三季度跑輸後,風險回報已改善,尤其看好具備穩健營運、合理估值與股息支撐的標的。
首選:平安(買入)、中國財險(買入)、中國太保H股(新晉買入)。
避開:新華保險(賣出)、人保集團A股(賣出)。
沒有留言:
發佈留言